当前,清远市森林覆盖率达70%,全市森林面积2000.13万亩,森林蓄积量9787.58万立方米,多项核心资源指标位居全省前列。近年来,清远市积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,系统构建“两区协同、两轴串联、三片集聚、四圈联动、多点支撑”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。自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来,清远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指标,累计完成林分优化面积达62.68万亩,森林抚育面积达90.06万亩,建设国家储备林31.5万亩,生态根基得以不断夯实。
聚焦产业融合,构建现代林业体系
清远坚持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,着力构建特色鲜明、结构合理、融合发展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。
一是在特色产业方面,重点打造以竹子、油茶籽、益肾子、山苍子、山桐子为代表的“五子登科”产业体系。全市麻竹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,年综合产值超百亿元;油茶林面积达27万亩。南药产业蓬勃发展,2024年全市中草药种植面积达4.7万亩,清新区建成万亩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。佛冈县大力推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,通过发展澳洲坚果、益肾子等特色经济林,有效替代低效桉树林。全县已种植益肾子2万亩、澳洲坚果5000亩,实现了产业升级与林分改良。
二是在产业融合方面,大力发展“林业+文旅”“林业+康养”等新业态。依托清远长隆、古龙峡、连州地下河等核心景区,打造集生态旅游、文化体验、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产业集群。2024年,全市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达132.71亿元,占林业第三产业产值的90.79%。清远长隆度假区开业以来,已累计接待游客125万人次,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新引擎。
三是在改革赋能方面,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。全市累计流转集体林地44.75万亩,培育规模经营主体1969个,资源盘活与集约经营水平不断提升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各县区积极探索、先行先试:英德市建立权属交叉注销登记协同机制,有效化解多宗历史遗留问题;阳山县通过数据分析核查,成功化解了林权“一地多证”造成的权属重叠问题;创新探索出以让利共管为核心的“炉田模式”,有效化解了林地权属历史纠纷。连南成立全省首个公有制林权收储中心,推动油茶、山苍子等产业集约发展;林业碳汇实现新突破,连南、连山成功交易碳普惠核证减排量34.7万吨,金额达1338万元,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。
突出共建共享,推动成果惠及于民
清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,推动林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林农。
一是创新利益联结模式。大力推广“租金保底+入股分红”机制,有效盘活农村资源,成功发展了清城区猴耳环、清新区澳洲坚果、英德市麻竹笋等特色产业,同时,积极谋划开展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,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
二是强化金融支持。聚焦麻竹笋等特色产业推出“金笋贷”,并以英德市为试点,运用5亿元政策性贷款建设5万亩生态基地,谋划“惠林宝”林业贷款项目。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,2024年英德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突破5亿元,并实现了森林保险全覆盖与公益林100%投保,全面激活林业金融市场。
三是推动科技赋能。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机制,在佛冈县联合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魔芋种质资源培育工作,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。2024年以来,全市已累计开展林业技术培训4246场,培训19.06万人次,并提供实地指导1.86万人次。
接下来,清远将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新路径,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,努力打造全省林业现代化发展的“清远样板”,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