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协会
  • 信息动态
  • 团标行规
  • 会员专区
  • 分会建设
  • 党建工作
信息动态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协会新闻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政策法规
  • 宣传视频

清远阳山探索绿美生态与经济协同共兴新路径

发布时间:2025-09-05

      秋意初显的九月,走进清远市阳山县秤架瑶族乡秤架村,微凉空气中裹挟着泥土与菌香。1300余亩林下灵芝种植基地里,一朵朵厚实饱满的灵芝如伞如云,静默而坚定地生长。这里是阳山县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、扎实推进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下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的生动现场,也是林农笑容背后的发展答卷。

  “我们基地年产干灵芝近1万斤,市场均价每斤800元,经济效益非常可观。”基地负责人张国雄站在菌棒间,脸上写满自豪,“我们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林下灵芝400多亩,‘联农带农’成效显著,大家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!”

秤架村的灵芝种植基地里,灵芝成熟了。 段灿 摄

  这不仅是秤架村的真实图景,更是阳山县依托生态资源、激活林下经济的生动缩影。

  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阳山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充分发挥402.5万亩林地资源和73.53%森林覆盖率的禀赋优势,系统布局林下产业,全面提升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附加值,推动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,奋力实现“绿山富民”良性循环。

  结构优化,发展动能全面激活

  曾经,林业在阳山县是“沉睡的资产”。如今,通过系统谋划与政策赋能,林地正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
  阳山县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总牵引,制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,推动实现从“生态美”到“生态富”的战略转型。在实践中,探索出“联动发展、链式发展、融合发展”三大路径,逐步构建政府引导、企业主导、村集体和农户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,实现生态资源向业态模式、产品生产向产业集群的跨越转变。

阳山森林资源丰富,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.53%。 冯国志 摄

  尤为关键的是,阳山县积极推动林权制度改革和创新金融支持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完成林地经营权流转16.66万亩,同比增长9.17%。通过深化银林合作,优化林权抵押登记流程,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.11亿元,抵押林地面积13.57万亩,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林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。

  多元业态,林下产业百花齐放

  立足于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化的立地条件,阳山县摒弃以往“单一种植”的传统模式,转向“林药”“林茶”“林果”“林禽”等复合经营体系,推动林下经济从“平面”走向“立体”,从分散走向规模。

  秤架瑶族乡和杨梅镇的林下灵芝已形成品牌效应,在“村集体+企业+农户”合作机制推动下,种植规模持续扩大,效益不断提升;黄坌镇、大崀镇依托生态茶园建设,实现“林茶共生”,茶叶品质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;岭背镇的沙田柚不仅实现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,更荣获“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”称号,持续擦亮阳山县“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县”名片……

阳山大力发展“林茶”产业。阳山县林业局供图

  目前,全县已逐步形成以茶、果、菌、药、蜂为代表的林特产业体系;全县林业总产值达6.56亿元,同比增长28.9%,林下经济正成为群众增收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  科技赋能同样是阳山县林下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支撑。阳山县积极与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,围绕良种选育、高效栽培等关键技术组织攻关,成功推广“阳紫1号”灵芝、“蓝山金笋”等优质品种,累计培训林农和技术骨干4.5万人次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  创新示范,绿色经济循环联动

  如果说多元业态布局是阳山县的“广度”,那么创新种养模式和循环经济机制则体现了其发展的“深度”。

  在黎埠镇水井村,一批批清远(阳山)鸡穿梭于林下,它们被称为“战斗鸡”——并非好斗,而是因其生存能力极强:每天在近70度的陡坡活动超过14小时,集训180天后出栏,肉质鲜美,供不应求。

  基地负责人蓝欣欣介绍:“我们现已拓展9个产业链项目,基地总面积超万亩,带动超300名本地农民就业。”更值得一提的是,该基地初步建成生态循环系统:自配饲料杜绝激素抗生素,烂菜叶、鸡粪、玉米秸秆等废料经处理后成为优质有机肥,真正实现“变废为宝”,接近零废弃生产。

  这种“林+禽”模式,是阳山县推广生态养殖的典型之一。近年来,阳山县积极引导“林+畜”“林+蜂”等复合经营,鼓励经营主体采用“养殖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组织方式,不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,也构建起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,帮助农民实现在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
  成效初显,绘就绿美阳山新图景

  随着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持续推进,阳山县林下经济正迈向提质扩面新阶段。目前,全县拥有国有林场2个,培育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家、市级示范社1家、县级示范基地30家,初步形成“县有引领、镇有示范、村有基地”的发展格局。

  林下经济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极,更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。通过科学利用林荫空间,阳山县在实现不砍树、少破坏的前提下,显著提高了林地产出,同时增强森林系统的生态功能,巩固了粤北生态屏障。

下阶段,阳山将进一步推动“林业+”发展,实现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。 冯国志 摄

  未来,阳山县将继续写好“山”字经,做足“林”文章,进一步推动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、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深度融合,拓展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,让“绿水青山”底色更亮,“金山银山”成色更足,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上一篇:全省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在封开县发放
下一篇:韶关仁化绿美园林下经济激活生态富民新动能

相关链接:

-政府部门-
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
国家林业和草原局
广东省人民政府
广东省林业局
-科研院所-
华南理工大学
仲恺农业工程学学院
华南农业大学
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
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
广东省林学会
广东省岭南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
-行业协会-
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
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
-合作伙伴-
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
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
广州海关
中国检验认证集团
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地图
广东省林业产业协会 粤ICP备20059592号. Designed by Wanhu.
  • 020-87085330 / 020-87085110
    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园东路2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