韶关的优势在绿色发展,出路也在绿色发展。1月10日,韶关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开幕。会议指出,韶关将深入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,在增绿、护绿、用绿三个方面攻坚发力,加快绘就一幅生态优、环境美、产业兴的绿美画卷。
以国家公园创建为契机,坚决守好粤北生态屏障
保护生态是韶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。
韶关将做好“建”的文章,全力推动南岭国家公园设立、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,管好用好4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,建设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科普基地,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。
韶关将做好“防”的文章,高标准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,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扎实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让韶关大地青山常在、绿水长流、空气常新要做好“管”的文章,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推进生态保护补偿,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,发挥市县镇村四级林长体系作用,加强森林防灭火和病虫害防控,管好护好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留下的绿色家园。
以林分优化林相改善为抓手,多种树、种好树、管好树
生态要绿也要有美。
韶关将解决好“在哪里种树”的问题,对宜林荒山荒地、疏残林、布局不合理的按树、松树林地,以点带面加快林分优化和林相改善,推进道路景观、生态水系、驿道景观和生物生态四大廊网建设,确保完成今年林分优化17.75 万亩的硬指标。
韶关将重点抓镇村绿化美化,从见缝插绿建设每一块绿地做起,优化城乡绿化空间布局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推动村庄“五边”和“四旁”绿化,扩大绿量、提高绿质、增强绿效。
韶关将解决好“种哪些树种”的问题,科学选取造林树种,注重林层结构优化,混交种植具有观花、赏叶、采果品香价值的乡土阔叶树种和高经济价值的树种,形成多层次、多树种、多色彩、多功能的森林景观。
韶关将解决好“苗怎么成林”的问题,健全全民植树造林、爱林护林、合理用林机制,结合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建设,加快建设短周期用材林、中长周期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,实现森林资源持续经营、永续利用。
以发展生态产业为路径,向绿水青山要生产力
保护好生态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生态。
韶关将在林上抓种植,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,扩大集约化种植面积,推动三华李、油茶白毛茶、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向基地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将“八山一水”转化为富民山水,将美丽风景变成美好“钱景”要在林边抓加工,用好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、省农科院、华南农业大学、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资源,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、竞争力强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,大力发展林业经济、林下经济,培育壮大中药材、食用菌、茶叶、竹子、木材生产加工等产业,笃定心志推动“原料基地”向“生产基地”转型。
韶关将在林间抓旅游,依托丰富厚重的文旅资源,把量做大,把质提高。深度挖掘森林资源“绿肺”“氧吧”功能,创建一批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森林康养基地,加快推进丹霞山生态旅游度假区、曹溪文化小镇、嘉华美泉谷等项目建设,完善酒店、交通等旅游配套设施,办好徒步、骑行、马拉松等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,推动文旅产业热火朝天地发展,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“后花园”“康养地”“体验场”。